深化医改成效显现 典型引路突破瓶颈

  • 2019-10-17 15:08
  • 作者:魏子柠
  • 来源:

  全国医改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7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本年度深化医改需要推动落实的56项重点工作。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2017年4月19日,《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印发,文件要求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并明确了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二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地方实际大胆创新,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是贯彻落实《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

  

  四是明确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时间表,7月31日前,所有地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五是巩固完善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2017年底,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0%左右。

  

  六是拓展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降低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自付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

  

  七是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创新、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引向深入。

  

  “五项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的56项重点工作按时完成。

  

  分级诊疗制度 地市级以上城市广泛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从大健康角度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发展医疗联合体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动落实基层首诊,畅通上下转诊。各地医联体建设加速,“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日渐形成。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加强医院党的建设三方面提出20项具体任务。2017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同时,政府赋予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动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

  

  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开创性地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同时,商业健康保险不断发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入全国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系统。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持续巩固;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改革举措有序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机制不断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平台建立,采取市场撮合、定点生产、完善储备、打击垄断等办法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加强儿童用药供应保障。同时,不断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初步形成新时期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框架。

  

  综合监管制度 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新增5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社会办医快速发展。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等专项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预防处置医疗纠纷“三调解一保险”长效机制,医疗秩序明显好转。

  

  相关领域改革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培养等医学教育相关工作不断推进;“互联网+医疗卫生”模式广泛应用,健康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多元办医格局加速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此外,国家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建设了一批海外中医药中心。

  

  35个医改“样板”亮相

  

  2017年,我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深化医改的成功案例,同时,医改工作综合成效明显,2020年的部分指标提前实现。

  

  2017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围绕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五项制度,发布了35项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如“安徽天长:围绕县域医共体做文章” “北京协和医院:全面强化医院管理”“山东: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等,为各地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也为医改向纵深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发挥了作用。

  

  2017年,医改在减轻居民就医负担、提高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改善人民健康状况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居民就医负担减轻,筹资公平性提升 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降至28.8%。同时,国家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逐步缓解。

  

  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提高 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满足程度和服务利用率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流程、方式和便民措施等不断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取得重大进展,患者在零售药店购药及用药体验不断提升。

  

  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改善 全国财政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投入不断增加;通过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管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提高。

  

  人民健康状况和健康公平性持续改善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逐年提高,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

  

  2017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6.7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9.6/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8‰和9.1‰,已提前降至2020年目标值(分别为7.5‰和9.5‰)要求。健康公平性进一步改善,对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的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健康待遇和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作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改专家 魏子柠)


(责任编辑:郭厚杰)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