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迎来新疗法
随着癌症相关知识的日益普及,癌症“早发现、早治疗”已成为共识,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淋)却与众不同。作为一种惰性淋巴肿瘤,慢淋患者在患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主要是从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中被发现。不仅如此,随着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等出现,慢淋逐渐向一种可能被治愈的慢性疾病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慢淋虽然远不及其他恶性肿瘤那么可怕,但疾病进展以及长期用药、不间断治疗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不容忽视。无论是慢淋患者还是临床医生,都期待更多不同机制的创新疗法出现,惠及更多患者。
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慢淋是一种淋巴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是白血病细胞在外周血、骨髓和淋巴组织中进行性聚集。
长期从事血液肿瘤研究的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建勇介绍,慢淋是一种中老年白血病, 虽然在我国的发病率低于其他国家,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以及对该病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慢淋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了解,慢淋作为惰性淋巴肿瘤,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程和预后异质性较强。如首诊时部分患者疾病呈现惰性状态,可以等待观察暂不治疗,在后续随访中若出现疾病快速进展则需要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疾病呈侵袭性,需立刻治疗。
李建勇指出,对于慢淋患者来说,一经确诊并有治疗指征时,应当进行全面评估与预后分层,其中染色体17p13缺失(17p-)/TP53突变的检测尤为重要,且已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发现中国的慢淋患者中伴17p-/TP53突变的概率高于其他国家,这部分病人疾病进展快,治疗手段有限。由于慢淋易发于老年群体,而老年人群通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极大影响了治疗的耐受性以及方案选择,预后情况远低于预期。”李建勇表示,对于这类患者,以化学免疫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模式不能克服和改善预后,亟须作用机制不同且耐受性更佳的新型治疗药物来改善生存质量,实现长期生存。
“其实,慢淋患者特别是伴17p-/TP53突变的患者是需要长期持续用药的,而现阶段的治疗药物缓解程度有限,不良反应较多,如BTK抑制剂容易加重老年人心血管问题,以及出现腹泻、感染、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由此导致的治疗减量、中断或终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李建勇介绍。
“面对患者,医生感受到巨大的责任和压力,有效地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是患者和医生的共同需求。因此,能有创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出现,让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延缓疾病的进展,是医患双方共同的期盼。”他表示。
期待慢淋新药惠及中国患者
近年来,随着多种创新药物的研发和新治疗技术的出现,慢淋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慢淋患者进入长生存时代。但同时达到疾病控制和深度缓解仍不能实现,特别是伴17p-/TP53突变的慢淋患者。因此,达到深度缓解、减少副作用、固定疗程治疗成为治疗慢淋的理想目标。维奈克拉及其联合治疗应运而生。
据了解,维奈克拉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小分子BCL-2家族蛋白抑制剂,其结合BCL-2家族蛋白抑制剂-2的亲和力高达500倍以上,而BCL的过度表达正是部分淋巴恶性肿瘤致病机制的主要因素,维奈克拉通过拮抗这些蛋白可增强治疗反应并减少耐药性。
一项评估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治疗既往未经治疗且伴有合并症的慢淋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对照组(奥妥珠单抗联合苯丁酸氮芥)明显延长,3年PFS率分别为81.9%和49.5%;治疗结束3个月和18个月,外周血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分别为76%和47%。
另外两项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是一线较年轻慢淋患者还是老年伴有合并症慢淋患者,采用维奈克拉联合伊布替尼治疗方案,患者均可得到较好的缓解,患者的PFS均有较明显延长,外周血和骨髓MRD阴性率均高于50%。
“无论是与奥妥珠单抗这类CD20单抗联用,还是与伊布替尼等BTK抑制剂联用,慢淋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包括伴17p-/TP53突变在内的患者,能在达到更深程度、更持久的缓解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依从性。”李建勇表示,将抗BCL-2家族蛋白引入慢淋治疗领域,取得的效果令人十分惊喜。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维奈克拉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或单药治疗伴或不伴17p-且至少接受过一次既往治疗的慢淋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2019年5月,FDA批准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治疗初治的慢淋或SLL患者。在我国,维奈克拉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目前,维奈克拉与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慢淋的适应症已在中国进行临床研究。“我们非常期待维奈克拉的慢淋适应症能够尽早在我国获批,给我国慢淋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大的获益。”李建勇表示。(付佳)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