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之后出现暴跌,中药材市场行情怎么了

  • 2025-08-18 16:19
  • 作者:蒋红瑜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过去被爆炒的中药材价格在“大跳水”。

  8月12日,刚从外地回来的亳州中药材市场药材商杨丽早早地来到店里照料,大半天了也没什么客人。“不少药材价格‘哗哗地往下掉’,没什么生意。今年的中药材市场流通很慢,货源走不动。”杨丽向记者表示。以品质最好的猫爪草为例,今年年初其价格为1200元/公斤,现已暴跌至约110元/公斤。

  除了猫爪草,还有哪些中药材的价格暴跌?中药材市场行情之后将会怎么走?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市场行情向下

  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价格指数数据显示,1月1日至8月12日,取样的200个大宗中药材品种中,跌价品种达129个,占200个大宗中药材监控总数64.5%;其中冬瓜子、夏天无、连翘等品种价格分别从150元/公斤、120元/公斤、100元/公斤跌至30元/公斤、50元/公斤、45元/公斤。

  “中药材市场在2025年已进入熊市。”中药材天地网首席分析师陈庆指出,尽管今年4~5月,党参、当归、八角茴香、高良姜等品种价格回升,使市场有所回温,但行情向下的基调难以反转。

  “其实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流通市场行情就进入了下行周期。”中康科技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专家贾海彬则认为,在经过连续三年的暴涨后,中药材价格必然会进入一段时间的下行周期。这也是中药材流通的周期性规律。

  当然,并非所有中药材的价格都在暴跌。

  “生长周期不同的中药材,市场行情也不一样。”杨丽说。在她看来,目前白芷、玄参、板蓝根等生长周期为1到3年的中药材价格下降最为“厉害”。而何首乌、白芍等生长周期为4到5年的中药材价格则下降不算明显。

  普洱良品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益康)董事长王礼中对此也有同感。良品益康主要种植白及、云茯苓和滇黄精等中药材。其中,白及生长期为3年,茯苓生长期为1年。王礼中坦言,白及和茯苓价格下跌了50%,如良品益康种植的白及价格从去年的200元/公斤左右降到了现今的100元/公斤左右。而生长期为6年的滇黄精价格较为平稳,从去年11~13元/公斤微涨到12~15元/公斤。

  市场整体供大于求

  在专家看来,中药材流通市场行情“向下走”有多方面因素。

  贾海彬认为,中药材价格不断下降,一方面是目前传统渠道如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的需求相对不足甚至萎缩;另一方面是过去几年资本炒作下的库存开始甩货。此外,近年来各地盲目扩张的一些中药材产能也在不断释放,导致价格下滑。

  陈庆对此表示认同:“价格暴跌归根到底就是供需形势改变,‘供大于求’叠加市场流通参与人气流失,前期的价格水分自然就沥去了。”

  根据中药材天地网对384个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的产需情况监控,预计2025年上述品种的总产量为580万吨左右,但市场需求总量约为500万吨,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其中,不少品种甚至出现了供远大于求的现象。例如,紫菀是一个小规模需求品种,年需求量不超过2000吨,但由于之前连续多年高价的刺激,不仅其常规产区安徽亳州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其他省份也纷纷大规模扩种,仅2024年的总产量就超过了5000吨,是实际需求的2.5倍。白芷的年需求量为3万吨左右,2025年产能却达到10万吨,是实际需求的3.3倍多。

  除了上述原因,王礼中表示,随着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的建立,相关要求日渐明晰,许多种植户、药材商因其所囤的药材无法提供溯源的相关证明,担心日后无法销售,急于清仓,大量抛售现有库存。这也使得市场上中药材供应量短期内大量增加,造成价格明显下跌。

  此外,中成药、中药饮片集采也对中药材价格产生了影响。在杨丽看来,由于集采压低了成药及饮片的采购价格,倒逼上游原料降价,使得一些中药材的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进一步加剧市场压力。

  “抄底”囤货要不得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随着中药材价格的走低,有不少人萌生低价“抄底”的想法。但业内人士对此持不同意见。专家预计,中药材市场低迷的行情在今年下半年仍将持续,并有可能延续到2026年。

  “现在买货,相当于是将钱砸在货上。市场行情到底等多长时间才能上涨,这个还说不准。”杨丽认为。像连翘、当归、桃仁、杏仁等药材,有效成分容易流失,不宜囤积,而像陈皮、决明子、沙苑子等品种虽可以放置一段时间,但这些品种目前产能充足,叠加库存累积及2025下半年产新,预计至2026年仍将持续“产大于求”,囤积起来得不偿失。

  “随着下半年大量根茎类主流品种产新大幕的开启,产能扩张将进入释放期,预计2025年下半年,低价中药材的数量还将增加,而栀子、百合、酸枣仁等品种价格恐将进一步向低价迈进。”陈庆如是说。

  中药材“供需失衡”的现状如何破局?贾海彬表示,无公害生产、加工的茯苓、山药、百合、枸杞等鲜品或者部分药食同源的中高端品种,可与目前蓬勃发展的中药茶饮、中药药膳等新兴的市场需求互动,形成生态闭环。同时,种植户和药材商应将目光转向真正符合中医临床用药需求,可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中高端饮片和药材上。

  王礼中建议,一方面要从源头抓起,积极推进中药材GAP与追溯体系,从源头把控质量;另一方面种植要回归理性,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不同品种的产能,切莫急功近利。

  陈庆则认为,中药材行情出现理性回归也并非完全是坏事,能够促使部分中药材价格因投机炒作带来的价格泡沫消融,让过于亢奋的中药材产能扩张恢复冷静,大量供过于求的中药材品种产需在未来能逐步回归平衡。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