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监管无死角 以网治网解难题
近年来,网络直播销售业态迅猛发展,医疗器械也顺势走入“直播达人”的直播间。这一新兴模式在为消费者选购医疗器械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行业开辟了增量市场。然而,作为一种销售新形态,医疗器械网络直播销售涉及主体多元、交易场景隐匿、传播即时性强,容易滋生资质不合规、虚假宣传等乱象,给公众用械安全埋下隐患。
面对数字化浪潮催生的新业态监管课题,单靠以往的传统监管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挑战,应该探索“以网治网”,借助数字化手段破解监管难题,推动医疗器械网络直播销售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以网治网,要织密技术监测“防护网”。网络直播销售的实时互动性和传播广泛性,使得传统监管方式难以实现全时段、全范围覆盖。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升级,为网络直播销售监管提供了精准高效的工具。近年来,各地药监部门及有关单位积极探索数字化系统建设,构建技术监测“防护网”,为“两品一械”直播监管提供了鲜活实践。例如,运用网页图文监测、视频音像监测等识别技术,对主流电商平台经营者的直播开展风险监测;搭建“数字桌面”网络监管系统,通过预设违法关键词对各类网络主客体、直播进行监测,实现违法违规线索自动识别研判及电子证据快速固定;开发药品网络舆情全域监测系统,基于全网主播库,实时巡检监测账号开播情况,对直播内容进行语音内容识别等。这些实践充分证明,数字化监测是突破直播监管时空限制、实现“早发现、早处置”的关键抓手。
以网治网,要完善直播销售“数据链”。医疗器械网络直播销售涉及主播信息、商品信息、交易信息等多维度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商家、平台、支付机构等不同主体手中,数据壁垒导致监管容易出现“视野盲区”。构建全链条数据体系,既是打通监管堵点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除依托数字化平台,借助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实时抓取数据外,还需要建立联动协作机制,以系统性思维推动数据跨部门互通共享,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协同利用。此外,要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多方参与数据收集分析工作,有效拓展数据来源渠道,进一步增强数据链的可靠性与权威性,为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提供坚实支撑。
以网治网,要督促平台深耕“责任田”。直播平台作为医疗器械网络直播销售的核心载体,既是行业发展的推动者,也应是行业合规发展的守护者。督促直播平台发挥技术优势参与直播监测工作,是“以网治网”的重要环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等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直播营销平台要配备直播内容管理专业人员,对直播间运营者及直播营销人员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加强网络直播营销信息内容管理等;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就《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涉及平台经营者、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等主体责任及不履行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看出,政策层面在持续强化直播平台的责任边界。唯有推动平台切实履行“把关人”职责,才能从源头规范医疗器械网络直播销售行为。
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医疗器械网络直播销售规范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监管的有力支撑。医疗器械作为关乎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其安全性、有效性不容忽视。坚持“以网治网”,以技术赋能监管、以数据驱动治理、以责任筑牢底线,方能让医疗器械网络直播销售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健康,并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持续前行。
(责任编辑:刘鹤)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