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药品检验一体化平台助力监管提质增效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您好,化妆品检验科的检品到了,请确认。”办公室门前,一阵电子播报响起,打开门,一个载着化妆品检品的机器人等候在门口。检验任务重、人手不足,传统送样模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由智能送样机器人配送检验样品,成为业务科室与检验科室样品传送的新选择。
这款智能送样机器人来自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甘肃省药检院)。近年来,该院在甘肃省药监局指导下,强化药品检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全省药品日常检验检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建立起协调统一、标准规范、运转高效的甘肃省药品检验检测信息化平台,有效提高了甘肃省药品安全技术监督科学化水平。
探路智慧药检建设
智能送样机器人是甘肃省药检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缩影。它不仅能自动识别路线、自动充电、自动消毒,还可以自己乘坐电梯配送检品。除了提高送样效率,智能送样机器人还可通过后台系统统一调度,进行全程视频录像、电子签收、扫码核对等功能,减少检品交叉污染,有效降低人为出错风险,实现物流效益最大化。
而这些不同应用场景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平台——甘肃省药品检验全省一体化平台(以下简称检验平台)。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和“省级数据大集中、业务分布式应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依托云平台和数据专网等网络存储资源,基于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原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功能,2019年,启动检验平台一期项目建设,2021年依托甘肃省药监局智慧监管平台开展二期建设,通过搭建覆盖省、市两级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平台,逐步实现了对全省各检验机构实验室“人、机、料、法、环、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挖掘实际业务需求
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检验平台项目建设离不开省药检院上下的支持和付出。该院专门成立建设委员会,抽调各科室业务骨干参与项目建设,全程为动态需求调研、静态数据整理、系统运行保障建言献策。
“需求调研是平台建设的蓝图和标准,需求调研搞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后续使用效果。”据甘肃省药检院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员、使用部门、承建公司每周会一同进行需求沟通,反复讨论、修订形成需求说明书,并不断进行完善、优化。基于此,按照平台数据管理规范对检验领域、业务类型、检品类型、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原始记录模板、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等数据进行收集、梳理、清洗、初始化等工作。
听上去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静态数据整理的质量、完整度、适用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检验业务的应用。据介绍,电子原始记录模板(ELN)是系统建设的控制点和难点,也是实现无纸化、实现数据自动计算的最基本工具。经过工作人员和实验科室的反复对接、完善和验证,检验平台的模板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得到了优化。
实验室门禁怎么过?电梯楼层怎么按?检验效率不够高怎么办?检验平台上线初期,系统还不够成熟、检验科室操作还不够熟练,甘肃省药检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顶住压力,逐一了解需求、逐个攻破难题,经过信息化人员、使用部门、承建公司的共同努力,平台带来的自动化便利一点点显现,检验行为的规范性、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经过不断完善,检验平台带来的便利逐步显现。在电梯前,智能送样机器人稍作停留。此时,指令通过管理后台发送给电梯,接到指令后的电梯门自动打开。之后,运用相同的方法,机器人一路通关,将检品顺利送至指定检验人员手中。
从开发到应用,检验平台的服务和保障不能少。甘肃省药检院针对不同科室和职能开展使用培训,并进行考核;同时,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进行平台维护和人员培训,持续优化检验平台,保障平台高效、稳定运行,保证全省药品检验数据安全。据统计,甘肃省药品检验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至今,累计运行检品67714批;2024年运行检品9565批;2025年运行检品677批。
甘肃省药检院院长郭朝晖表示,通过检验平台的建设、应用,全省药品检验机构各检验业务板块实现了电子化、规范化、可追溯化管理,各领域检品电子检验报告书实现了自动生成、在线提取及真伪验证,对实验室资源、质量管理实现了统一管理,可实时对检验业务和相关数据进行可视化查询和统计分析,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药品国抽系统、化妆品国抽系统、中检院生物制品批签发系统、甘肃省“两品一械”抽检平台等进行对接,大幅度提升了实验室运行效率、检验人员工作效率和全省药检机构业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检验检测能力和行业服务水平。(丁怡媛)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