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设专利检索平台,激活医疗器械“产业金矿”
图为医疗器械产业专利检索平台登录页面。 浙江省器检院供图
3月20日,由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器检院)承建的医疗器械产业专利检索平台正式上线。这一免费开放的专利检索平台,以《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为基本架构,将全球超820万条医疗器械专利进行分类映射,为医疗器械产业提供精准、高效的专利检索服务。
以心脏瓣膜产品为例,在该平台的分类导航界面按顺序指引依次点击“13无源植入器械>07心血管植入物>06人工心脏瓣膜及瓣膜修复器械”,超6万条全球相关专利信息瞬间打开,并可通过二次智能检索,更精准锁定目标专利信息,以满足多样化的检索需求。“这个为医疗器械产业‘量身定制’的平台,大大降低了专利检索难度,即使不熟悉国际专利分类号的研发人员,也能根据分类目录中子目录、一级产品类别及二级产品类别进行检索。”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专家詹晓东在使用后欣喜地表示。
这个让企业直呼便捷的专利检索平台,正是浙江省器检院以专利导航激发产业活力的创新之举。
要为产业创新装上“GPS”
浙江省器检院之所以要打造医疗器械产业专利检索平台,还要从两年前的一份文件说起。
在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等文件的指导下,2023年6月,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药监局制定了《知识产权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搭建省医疗器械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专利导航作为一种新型专利信息应用模式,以专利数据为核心,深度融合各类数据资源,为区域产业规划和企业研发创新指引方向。彼时,浙江省器检院院长甄辉对专利导航这一概念尚不熟悉,但政策文件让他意识到其战略价值。“以前,很多医疗器械企业并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研发能力的跃升,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知识产权不仅是避免侵权的‘盾牌’,更是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利器’。”甄辉表示,很多新兴领域已经将专利导航运用到产业发展中,但在医疗器械领域,这种结合还很少见。
“专利导航就像给产业创新装上‘GPS’。”甄辉形象地比喻。医疗器械的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资源,专利导航能够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明确研发创新方向、降低企业侵权风险、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为了承接建设医疗器械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任务,甄辉立即开启“补课”模式,带着团队多次到浙江省多个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调研,并与医疗器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积极沟通,了解各方在医疗器械专利导航方面的需求。
调研中他们发现,许多医疗器械企业虽重视专利保护,但面临高昂检索成本和复杂检索规则的困难。据悉,一般的专利检索平台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检索规则,检索人员需要经过培训且较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熟练使用;而医疗器械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不了解产品结构技术特点的检索人员难以在海量的专利文件中精准搜索所需专利。
“作为浙江省药监局下属服务科学监管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部门,我们希望充分发挥自身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医疗器械产业建造一个‘用得好、用得起’的专利检索平台。”甄辉表示。
从零起步的“开荒者”
按照浙江省器检院的构思,医疗器械产业专利检索平台分为通用和医疗器械专用两个板块。其中,前者与其他专利检索平台功能类似,建设的难度不大;而后者则需基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重新构建一个医疗器械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
“我们是从零起步的拓荒者,每一步对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浙江省器检院副院长叶岳顺坦言,在组建团队时,院内根本没有人熟悉专利检索式,只能广撒“英雄帖”。
邱琳是一名专利检索分析师。2024年1月,正在寻找新工作的她在微信群中看到一则“寻贤启事”:寻找既懂专利审查又通医疗器械的复合型人才。有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的邱琳便“揭榜”入职浙江省器检院,与她同期加入的还有其他3位“跨界”人才。
2024年3月底,团队组建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医疗器械“贴标签”。一般产业专利检索平台要有相应的专利检索式,但因国际专利分类号与医疗器械分类逻辑的差异,需构建医疗器械产品技术专利分类体系,编制专利检索式。“我们每天都在给医疗器械产品类别编制专利检索式,梳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与国际专利分类号的映射关系,那段时间连做梦都是分类检索。”这项工作的复杂程度让从事专利检索多年的邱琳都倍感压力。
医疗器械种类繁多且分类复杂,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疗器械可分为22大类,下设一级产品类别206个、二级产品类别1157个,每个种类的医疗器械在原理、材料、结构组成、使用方式等方面大不相同。为了让检索准确且全面,团队要对每个产品类别的医疗器械进行技术分解,再按照最下位的技术分支提炼多个关键词,通过关键词、逻辑运算符和国际专利分类号编制出对应的医疗器械专利检索式。为确保医疗器械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浙江省器检院还邀请了参与过《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制定的医疗器械专家对团队进行驻场指导,将多年的行业经验转化为“数据标签”。2024年10月底,团队终于完成医疗器械专利检索式的编制。
2024年11月下旬,当首版检索平台进入内测阶段时,又有意想不到的难题暴露出来。在某次检索中,输入“放射性粒籽防护植入器”仅显示个位数专利,但作为放射治疗用器械,相关专利数量明显应大于这个数量。团队内部立即召开会议,就放射性粒籽防护植入器的产品描述、预期用途等展开讨论,延展了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等关键要素,并追踪已检索到专利的引证关系和申请人,形成了完整的检索式,检出超两百条专利结果。
经过不断测试、改善,检索平台的每条检索式经过降噪完善之后,随机选取多个二级产品类别进行查准率查全率测试,两项指标的准确率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2024年12月,医疗器械产业专利检索平台基本搭建完成,进入全面试运行阶段。浙江省器检院定向邀请了25家医疗器械企业对专利检索平台进行试用,受到广泛好评。
引导企业“专利”变“红利”
医疗器械企业的专利人员可能没有想过,医疗器械产业专利检索平台在免费试运行前夕还有一场激烈的内部讨论。在浙江省器检院,有人认为查询应当付费,起码要覆盖开发、维护等成本;也有人认为,免费开放才能降低企业创新门槛,真正实现专利导航的公益属性和普惠价值。
“平台检索功能必须对国内企业及高校院所免费开放!”甄辉一锤定音,企业是创新主力军,要让专利检索成为企业创新的助推器。
“当得知这个专利检索平台免费注册检索时,我很震惊,看得出浙江省器检院是真的想帮助企业。”迈得诺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研发总监吕守良告诉记者。商用的专利检索平台收费价格较为昂贵,单个账号每年的费用通常在2万~10万元,一名有经验的专利检索人员年薪更是超过20万元,对于很多中小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们通过浙江省器检院官网的医疗器械产业专利检索平台入口,免费注册成为用户,使用近半年时间,检索效果与商用检索平台几乎一致,该平台是我们目前主要使用的专利检索平台之一。”吕守良告诉记者。迈得诺公司通过医疗器械产业专利检索平台对在研产品进行全球专利检索,已成功规避多项专利侵权风险。
实际上,医疗器械产业专利检索平台只是浙江省器检院以专利导航激活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先手棋”。
2024年9月,为推动高价值医疗器械专利成果向产业红利转化,浙江省器检院申报的浙江省医疗器械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获批成立,成为全国首个由药监系统内单位承担的省级产业专利导航基地。据悉,该基地一方面有计划地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创新路径分析,编制医疗器械产业专利导航报告,提供产业链鱼骨图、长短板技术清单等“五图六清单”成果,发挥专利导航成果在产业规划、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服务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专利技术筛选评价、供需对接、路演推介、交易撮合等活动,为高校院所、医疗机构的专利技术转化及产业链企业的专利技术需求,提供转化对接、改进研发等方面的服务,搭建合作桥梁。
浙江省器检院计划构建医疗器械重点细分领域运营专利池,为政府部门和产业园开展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为生产企业研发创新和运营等提供专业的医疗器械专利导航报告;同时,提供医疗器械相关的专利专题培训、预警分析、侵权咨询、专利检索、数据库开放使用等服务,不断提高医疗器械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
此外,浙江省器检院还定期举办公开咨询日活动,解答企业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一次咨询过程中,邱琳得知一家中小企业的某款植入类医疗器械满足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快速预审条件,便耐心指导企业准备相关备案申请材料提交到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如果该企业通过快速预审通道进行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审查流程可缩短至3个月,而按照普通流程可能需要2~3年。”邱琳说。
阳春三月,钱塘江水奔涌向前。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更多的“专利矿藏”正被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金矿”,贴着“浙造器械”标签的医疗器械将带着专利导航赋予的底气,为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李易真)
(责任编辑:赵红)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