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丨强举措、广宣传 北京药监对企普法走“新”又走“心”
“八五”普法期间,在国家药监局政法司的悉心指导下,北京市药监局在创新普法、精准普法和实时普法上下功夫,促进药品普法从单向式向阵地式、全链式、服务式、合规式、场景式、沉浸式转变,增强企业、民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药品法治宣传工作“多点开花”。
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北京市药监局党组主要负责人坚决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每年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及责任清单,将各项任务分解、细化主责单位和协作单位,清单化推进工作落实。不断充实普法工作队伍,现有市级法律顾问6人、公职律师11人、法制员105人、各区16个普法宣讲团队伍近千人,形成网络健全、上下互动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主力军。2024年印发了“法护创新药企同行”普法主题行动实施方案,在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开展普法活动试点。提出“普法+药品行业规范、历史文化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全民守法用法”相结合“1+X+N”全域特色法治矩阵,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引领示范作用,推广定制化、体验式普法活动,将药品安全知识精准投送至各类群体。
贴合实际“全链式”普法。培养“一批企业法律明白人”,抓“关键少数”,2024年北京市药监系统、各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生物医药企业生产负责人、经营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学法培训100余场,增强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治素养和合规意识。建立“一份生物医药企业法律需求清单”,通过对北京市12345、12315热线、企业来信来访,官网业务咨询数据汇总分析,形成“北京市生物医药企业法律需求清单”,明确咨询的办理部门和联系方式。完善“一个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库”,依托药品监管智慧平台,上线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指导原则等随身资料库,提高企业对药品法律法规规章知晓度和遵从度。编发“一系列涉企典型案例”,2024年编发5期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典型案例,加强以案释法,帮助企业依法合规经营、预防法律风险。
暖心护企“服务式”普法。发挥药品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和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最后一公里”作用,常态化开展“药监政策进园区”主动送法律、送政策1000余场,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精准暖心服务,引导全市生物医药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及时雨”,真正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助力。开展“药学知识大篷车”等活动,通过样品展示、学法课堂、场景建设、公众开放日等多种形式“沉浸式”体验,使民众在参观浏览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药品法治宣传教育,使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在执法能力培训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部门协作“合规式”普法。回应生物医药企业诉求,联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医保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共6个部门编印全国首个省级生物医药企业合规指引,涵盖企业设立登记、生产经营许可、产品注册备案、生产经营持续符合法定要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定价、知识产权、广告网络销售、刑事和民商事风险防范等10个环节,旨在帮助北京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企业提高防范和化解合规管理风险的能力,推动合规从“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转变,以专业增值服务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范执法“场景式”普法。以良法、善法推动普法工作开展,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社会热点难点,出台委托生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检查细则、北京市药品零售企业设置自助售(取)药机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文件,方便企业办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行政许可、确认、检查、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政许可及监管文书,强化执法和办案过程中向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充分运用行政检查计划及结果统一公开、行政指导和行政约谈、组织观摩法庭庭审等多种方式进行“以案释法”。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梳理“首违不罚+释法说理”事项,建立违法行为包容免罚清单,在贯彻柔性执法理念的同时,充分调动行政相对人学法、守法的积极性,避免“一罚了之”“以罚代管”现象,实现执法处罚与优化环境、普法工作的“多赢”。
数字赋能“沉浸式”普法。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普法联盟”建设的聚合作用,以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针对性、体验性、互动式普法方式,及时了解群众法治需求,通过“政民互动”栏目跟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升普法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精准性。以短视频、动漫、场景短剧等形式打造寓普法于科普的药品安全普法宣传新模式,“八五”普法期间全系统制作微动漫、微视频等作品100余件,2021年疫苗接种和药品不良反应科普宣传片获评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优秀短视频;2022年儿童化妆品有“画”说系列获得第七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微动漫与MV类三等奖,进一步扩大首都药监法治宣传影响力。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