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丨江苏省药监局聚焦“四个强化” 试水产业集聚区普法
产业集聚区普法是国家药监局2024年开始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江苏作为全国医药大省,成为首批试点省份。常熟是全国唯一的普法先进“七连冠”县市,首批“全国普法示范市”,在产业集聚区普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优势。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打造,在化学原料药、创新药、高分子医用耗材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省药监局注重前端发力,持续深化政策制度改革,着力打造“发展高地”,助力医药产业创新,2023年11月正式成立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常熟工作站。试点工作开启后,常熟市场局在省药监局法规处指导下,以审评核查常熟工作站、常熟生命健康产业服务中心为基地,面向两区两园产业集群铺展法治服务链,聚焦“四个强化”,构建起产业集群“联络员”制度和市监铁军药品普法专才库,打造普法“直通车”,不断激活药品普法宣传“动力源”,更精准地为产业园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强化普法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设立普法人才库,壮大普法中坚力量。将常熟市市场监管局14个分局的专才纳入药械化普法服务专才库,建立志愿普法服务制度,常态化、精准化开展药械化法治宣传服务活动。优化公职律师管理,增强法律专业支撑。出台市场监管系统公职律师管理办法、公职律师积分办法,在全省首创公职律师积分管理模式,对全系统公职律师实行精细化管理,激励公职律师积极参与生物医药政策制定、案件办理和复议诉讼应对。广泛开展培训实操,拓展法治服务实践。组织公职律师围绕医药产业发展、依法治企、主体责任落实进行座谈交流,参与案件办理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强化普法体系建设,放大辐射功能。常熟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常熟医药产业集聚区普法基点,向以常熟高新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苏虞生物医药产业园及古里大健康产业园为基础的两区两园产业集群铺展法治服务链,在政策扶持、普法宣传、合规指导、以案释法方面提供专业普法宣传,扩大普法辐射面。目前,高新区生物医药上下游产业数量达38家,主要聚焦于免疫疾病、生物膝关节、微晶电子衍射技术、医药合同研发生产等领域,引进包括智享生物、青云瑞晶这样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以及傲美再生医学、雅博尼西医疗等有创新研发能力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高新区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潮头、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联动,构建起常态化普法培训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合规普法管理体系,将普法融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同时,集聚业内一流的企业和资源,完善普法队伍和制度建设,为企业、检查员、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法律服务。
强化行业标准建设,提升普法质效。以药品零售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六化”(即以网格化、专业化、数字化提升药品安全监管效能,以全员化、实体化、手册化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设为抓手,以“清源行动”为契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聚焦药品购销渠道、执业药师管理、处方药销售等环节,实现信息公示、经营管理、惠民服务标准化。秉持“安全便民、规范利民、长效惠民”理念,充分考虑市民用药习惯、健康需求特点,引导零售企业开展多样化药事服务。鼓励药店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建立慢性病患者用药档案,提供定期用药回访和健康指导服务;联合药学会等社会组织优势,组织开展科普普法活动,把零售药店打造成便民服务站、健康普法点。
强化社会普法服务,促进共治共享。省药监局出台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指导手册、关于进一步加强以普法为先导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实施方案后,常熟市场局迅速开展多层级多类型“靶向式”宣讲培训,将宣贯成效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考核评估挂钩,倒逼主体责任落实从纸面达标转向实质合规。同时,以“服务群众、放心生活、贴近民生”为核心,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制作情景短剧,以轻喜剧形式普法;通过“3·15”广场活动、普法“六进”等途径,加大社会公众普法力度;梳理易发多发问题及风险点,以“一企一策”靶向指导,定期开展以案释法宣传,解析典型案例,让法律成为群众健康生活守护盾,让普法浸润群众日常生活每一刻。(张亚君 张海 孔玲艳)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