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生脉散,今解“气阴双补”护心密码

  • 2025-08-07 09:24
  • 作者:吕仕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在急救车呼啸而过的瞬间,在ICU监护仪的滴答声中,现代医学正与时间赛跑抢救心脏。而很少有人知道,金代医家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记载了一张守护心脏的古方——生脉散。如今,这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不仅仍是中医治疗心系疾病的“王牌”,更被现代研究证实能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微循环。让我们揭开它“气阴双补”的护心密码。


  一、古方溯源:从战场急救到养心圣药


  金元时期的“强心注射液”:生脉散最早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所创,最初用于治疗“暑伤气阴”——古代战士在高温行军中出现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类似现代休克前状态)。其核心思想是:“补气以生脉,滋阴以固脱”。


  明清时期的“心脑保护”升级:清代吴鞠通将其拓展用于“汗多神疲,脉散欲绝”的心衰患者,发现其对心悸、胸痹的疗效。


  二、组方密码:三味药的协同作战


  人参——能量发动机:传统医学认为人参大补元气,治“脉微欲绝”;现代研究显示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可激活AMPK通路,提升心肌细胞ATP生成效率;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细胞凋亡(使凋亡蛋白Bax表达下降40%)。


  麦冬——细胞保湿剂:传统医学认为麦冬养阴生津,治“口干舌燥”;现代研究显示麦冬的有效成分麦冬多糖可上调SIRT3蛋白,保护线粒体功能;降低心肌纤维化标志物(TGF-β1下降35%)。


  五味子——维稳大师:传统医学认为五味子收敛固脱,防“气阴外泄”;现代研究显示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五味子素可调节自主神经平衡,降低室性心律失常风险(HRV指标提升25%);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3倍。


  人参提供“燃料”(能量),麦冬修复“管线”(微循环),五味子稳定“电流”(心电),共同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


  三、现代验证:从实验室到临床


  心脏保护的三重机制:能量工厂维护(治本),提升心肌细胞线粒体密度(电子显微镜下增加28%);促进葡萄糖代谢(PET-CT显示提升FDG摄取率);血管内皮修复(治标),增加一氧化氮(NO)释放,改善FMD血管舒张功能15%,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VUS显示斑块体积减小12%);抗炎维稳(防变),降低心衰标志物NT-proBNP(用药4周下降45%);调节肠道菌群。


  临床研究数据:改善心梗后心功能,现有证据表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可显著改善心梗后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推荐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辅助用药。提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生脉类制剂,如生脉散、生脉饮、生脉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等,通过多靶点显著提高心衰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慢性心衰(尤其气阴两虚型)的辅助治疗,但需辨证使用。


  四、适用人群:谁需要这份“心脏保养手册”?


  胸痹气阴两虚证:冠心病(胸痹心痛)气阴两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其病机为心气不足、阴液亏虚,导致心脉失养、血行不畅,临床表现为胸部隐痛或闷痛,时作时止,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活动后心慌、气促,甚至轻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自汗、盗汗,神疲、乏力等。


  心梗/心衰恢复期能量代谢障碍:核心临床表现:①活动耐量显著下降:劳力性呼吸困难,如轻微活动(如步行、爬楼)即气促,甚至休息时也感憋闷;极度疲劳,表现为肌肉无力,恢复缓慢,与ATP生成不足导致肌肉供能障碍有关。②心悸与心律失常:因心肌细胞复极异常(如钾离子通道功能障碍)频发早搏、房颤;心动过速或过缓。③非典型胸痛或不适:闷胀感或隐痛,非缺血性疼痛,可能与代谢产物(如乳酸、质子)堆积刺激神经有关。


  长期熬夜、压力大导致的心脏早衰(心电图ST-T改变):长期熬夜、压力过大导致的心脏早衰(或称为“功能性心脏损伤”)常表现为自主神经紊乱、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及微循环缺血,进而引发心电图ST-T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及相关症状。①心悸与心律不齐:早搏(房性/室性),表现为自觉心跳“漏拍”或“突然猛跳”,尤其在安静或夜间明显;窦性心动过速,静息心率>90次/分,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相关。②非特异性胸痛或不适,多出现心前区闷痛或针刺样痛,持续时间短(数秒至数分钟),与劳力无关,硝酸甘油无效;压迫感或呼吸不畅,类似“焦虑发作”,但伴随ST-T改变提示心肌复极异常。③疲劳与耐力下降:活动后气短,轻微运动即感呼吸困难,恢复缓慢(因心肌供氧-耗氧失衡);持续性倦怠,即使睡眠充足仍感精力不足,与皮质醇长期升高抑制线粒体功能有关。


  禁忌提醒:痰湿壅盛(舌苔厚腻)者需配伍化痰药;急性心梗发作时需优先血运重建。


  五、古今对话:传统药方的现代剂型


  注射液:根据生脉散研制的现代中药制剂包括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生脉注射液等,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心衰和难治性心衰。其中,注射用益气复脉是利用现代生产工艺研制而成的冻干粉制剂。2007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适应证包括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口服液/颗粒:现代在生脉散的基础上研制了多种口服液和颗粒剂,包括生脉口服液、生脉饮、生脉颗粒等,主要用于慢性病调理(生物利用度达78%)。


  纳米制剂(研究阶段):靶向心肌给药(动物实验药效提升3倍)。


  从张元素笔下的三味药材,到现代实验室确认的AMPK、SIRT3靶点,生脉散诠释了中医“气阴”理论的科学内涵。在快节奏的今天,这份古老的智慧依然为每一颗疲惫的心脏提供着穿越时空的守护。(吕仕超)


(责任编辑:郭肖)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